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追风逐光 储行致远 解码“新能源+”绿色发展“方程式”
发布日期:2025-05-12为积极贯彻中国铁建关于战新产业重点方向领域和细分赛道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铁四院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应运而生。
研究院以突破产业关键技术为目标,不断延拓“新能源+”多元化产业场景。从高速铁路的绿电示范到海上风电的深层探索,从城市轨交的“零碳车站”到乡村振兴的“屋顶生金”,从总部绿建标杆至交通枢纽赋能,从储能实验平台横跨至陆上风电……研究院以设计创新重塑能源利用范式,持续深化新能源项目模式创新,开辟产业发展新格局。
以“加法”成势,多点突破立标杆
研究院充分利用在新能源与交通工程融合方面的优势,紧抓“新能源+交通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契机,承揽10余项新能源勘察设计项目,多个方向实现“首个”“首次”等“零”的突破,加速形成新的稳定经济增长点。
01
光储赋能客站枢纽
广州的近“零碳”站房革新
研究院响应《推动铁路行业低碳发展实施方案》中建设节能低碳型铁路客站的相关要求,积极探索既有铁路客站零碳改造市场,于今年3月完成广州市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广州白云站新增分布式光伏近“零碳”改造实施方案。
广东白云站站房屋面光伏设置方案示意图
通过配置站房站区光伏发电系统提升绿电替代比例,每年减少市电使用逾1000万度。该项目的成功实践为同类基础设施的节能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方案和运营模式,已陆续在上海松江站、深圳西丽站、深汕站等工程中推广应用。
西丽站房屋面光伏设置方案示意图
深汕站房屋面光伏设置方案示意图
上海松江站房屋面光伏工程图
02
绿电赋能滇中明珠
“绿美春城”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春城”昆明的阳光不仅为美景增色,更可化作绿色发展的强劲动力。研究院精准发力云南新能源市场,于2023年10月成功承揽昆明5号线渔村停车场分布式光伏项目。
昆明5号线渔村停车场光伏项目
作为研究院首个“地铁+光伏”工程,也是云南省城市轨道交通分布式光伏的“开山之作”,该项目具有重要示范意义。项目装机1.745MWp,年发电量约194万度,每年可节约标煤637吨、减少二氧化碳约2000吨,为昆明绿色交通转型注入新活力。
03
风力发电及综合开发
中船漳州六鳌海上风电场
研究院积极切入风光储一体化、能源岛等风力发电综合开发市场,并在深远海风力发电、海上漂浮式风电等方向寻求合作,实现风电产业差异化发展,于今年4月承揽中国铁建首个大型海上风电勘察设计项目——中船漳州六鳌海上风电场项目。
中船漳州六鳌海上风电场项目方案示意图
该项目以16.7MW和25MW的单机装机容量,成为探索国产大容量风机抗台风技术的典型示范工程。研究院将通过高分辨率海底勘测技术地质建模体系,可降解防腐涂层绿色建造体系,深度融合BIM、数字孪生及AI布局算法的智慧运维体系等三大方向技术创新,打造结构耐久、数智驱动、生态友好的标杆工程。
04
渔光“共舞”点亮“绿色经济”:
福建诏安15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
今年4月成功承揽的福建诏安15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前期专题服务,是研究院继防城港珍珠海岸光伏发电项目之后第二个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约2.58亿度,每年可节约标煤5.7万吨、减少碳排放约9.4万吨,协同打造“水上阳光生电、水下农渔丰收”发展格局,为推动乡村绿色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福建诏安15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示意图
05
“光伏+乡村振兴”双赢模式
开启滇中“屋顶上的能源密码”
2024年12月,研究院承揽滇中新区80MWp户用光伏项目。该项目以“屋顶生金、阳光富民”的创新模式,将“光伏+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改善协同发展,更为滇中新区打造“双碳”示范高地注入了强劲动能。
滇中新区80MWp户用光伏项目典型安装示意图
以“乘法”跃迁,以点带线拓链长
在新能源勘察设计项目多点突破的基础上,研究院瞄准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积极承揽新能源总承包业务,以项目为“点”,带动产业链上设计、采购、施工等“线”的发展,放大业务规模与效益,释放“乘数效应”,实现各环节协同增效,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在新能源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01
新能源EPC破冰
衢州西站、江山站屋顶光伏发电项目
2024年12月,研究院承揽衢州西站、江山站屋顶光伏发电项目EPC。作为铁四院在新能源产业市场开拓的首个铁路光伏EPC工程,其方案以“更稳”“更轻”“更环保”等特点有效解决站房屋面设置光伏的载荷受力和曲面响应等问题,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平均发电量246万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43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75吨,全寿命周期预计可实现利润1500万元,为树立节能低碳型铁路客站标杆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铁四院新能源业务版图向交通场景产业链纵深拓展迈出关键一步。
衢州西站站房屋面光伏设置方案示意图
江山站站房屋面光伏设置方案示意图
02
绿色办公新典范
铁四院武昌总部基地新能源改造工程
为深度响应绿色低碳发展号召,推动节能减排与资源高效利用,推动精细化管理走深走实,研究院于2024年12月承揽了铁四院武昌总部基地新能源改造EPC工程,并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根据不同场景分设不同光伏组件方案,预计每年可节约用电20.5万度,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有效减少了碳排放,打造了绿色办公的示范样板。
铁四院武昌总部基地2号楼屋顶新能源改造工程示意图
03
新型长时物理储能技术落地实施
云龙湖压缩空气储能实验平台
作为中国铁建新能源战新产业物理储能细分赛道的主责单位,研究院提前布局“新型长时物理储能技术”,率先进军人工硐室型压缩空气储能领域,于2024年7月在徐州云龙湖压缩空气储能/储氢原位实验平台项目落地实施,取得突破。
云龙湖压缩空气储能实验平台(施工中)
04
陆上风电新突破
山东华润新能源曹县481.25MW风电项目南区220kV送出线路EPC工程
2024年9月,研究院斩获路上风电项目——山东华润新能源曹县481.25MW风电项目南区220kV送出线路EPC工程。该工程线路长度27.3公里,通过220kV高压输电线将481.25兆瓦装机容量风车风能化作澎湃电流,源源不断注入区域电网,每年可减少碳排放数十万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以风为笔,在齐鲁大地绘就绿色能源新篇章。
山东华润新能源曹县481.25MW风电项目南区220kV送出线路方案示意图
以“矩阵”织网,以线成面筑生态
研究院立足分布式新能源,围绕微电网、新型储能、氢能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新兴业务方向,通过整合技术、市场、创新机制等多维要素资源,以矩阵式创新范式推动创新要素的系统化、协同化发展,以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等产业链环节为切入点,深度参与各方向设计建设运维全过程服务。目前,研究院已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各层级科研20余项,积累了一批特色创新成果。
-
“能”展新风|华能贵州清洁能源分公司:加速推进绿色转型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碳中和目标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华能贵州清洁能源分公司(简称“公司”)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
发布日期:2025-05-12 -
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追风逐光 储行致远 解码“新能源+”绿色发展“方程式”
为积极贯彻中国铁建关于战新产业重点方向领域和细分赛道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铁四院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应运而生。研究院以突破产
发布日期:2025-05-12 -
国家能源集团安徽蚌埠电厂:匠心赋能 绿色转型
淮河岸边,国家能源集团安徽蚌埠电厂(以下简称国能蚌埠电厂)厂区内芳草如茵,一派秩序井然的生产场景——该厂已连续安全生产5962天。2024年,发电141.79亿千瓦时,较年度目标高3.
发布日期: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