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前缀:

88.118.89744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

今日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绿色专业”有望成报考热点

发布日期:2024-11-25

高考完的莘莘学子们此时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填报志愿了。但是你知道吗?由于全球范围内再生能源的发展热潮导致了“绿色行业”大量缺人,越来越多的能源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被“盯上”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下那些“绿色专业”的报考前景。

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近几年全球各国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能源行业成为了就业增长的主要领域。有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较1999年增加了45%,预计到203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还将增加两倍,风电装机将增加一倍以上,这意味着相关就业岗位的数量还将进一步增长。

但作为一个相对新兴、持续发展和变化的行业,“绿色能源”人才的培养赶不上行业发展的脚步,当下具备专业素质且经验丰富的绿色专业相关人才,已远远无法满足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需要,全球正在掀起一波“绿色人才”争夺战。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有些岗位,我们可以从其它相关领域,如石油天然气、设备工程等引进人才,但有些特定岗位,我们只能从头培养,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竞争十分激烈。能源评估、项目设计和管理等工种需求量最大,市场开发人员也十分稀缺。”

美国的相关报告指出,可再生能源行业工人的短缺,正在严重制约美国的清洁能源发展,如果再不启动大规模再培训工作,美国根本无法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预计到2030年,美国可能需要1.2万名新的风力涡轮机技术人员、1万名太阳能安装人员、5600名半导体技术人员和18.5万名电工。

而在我国,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高度重视和关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产业已列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七大新兴战略产业,其中四项与新能源产业密切相关。

国家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非常重视,它可以说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有专家预测,太阳能、风电、生物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的相关专业人才未来就业及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报考专业解析

基于新能源产业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和目前新能源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教育部于2010年7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2010】7号)批复部分高校可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自2011年开始招生。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了培养具备能源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基础知识,掌握新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新能源装置及系统运行技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方面的新能源科学领域专业知识,能在国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开展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核能、电力、制冷、低温、汽车、船舶、流体机械、石化、冶金、化工、新能源等中外大型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机关,从事教学、科学研究与管理工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加,报考的人数逐年递增,到目前为止全国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院校已有58所。

重点院校分析——华北电力大学

该校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是教育部2011年批准设的,2012年将原有的风能与动力工程跟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合并,合并以后共设有三个专业方向,即风电、太阳能光伏、生物质。华电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一般是去一线的生产单位,研究生毕业去研究所、设计院比较多一些。学生会根据专业方向不同,选择不同的对口单位。从2015年的就业数据看,生物质能方向40%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33%选择在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光伏发电方向,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的有30%,选择继续深造的有55%;风能方向39.8%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37.4%选择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其他进入私企和自主择业。